查看原文
其他

三十而立|三迁水源地,绿水蓝天带笑颜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3-01-20

编者按


  1993年3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沿用了563年的“桐乡县”正式更名为“桐乡市”。同年5月4日,桐乡隆重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由“县”变“市”,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桐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方位的变革。30年来,桐乡儿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发展业绩,创造了令人称赞的“桐乡速度”,桐乡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全面反映桐乡撤县设市30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推出撤县设市30周年系列报道《三十而立》,全面展现桐乡30年蝶变。



  三迁水源地,只为喝上一口好水;亮出硬招实招,保卫一片蓝天;争先进位,在保护中发展赢得主动……


  回望桐乡撤县设市三十载的发展历程,破局决心一如既往,生态底色持续擦亮,在两获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省治水“大禹鼎”后,2022年,我市再获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从受水掣肘到润泽万家,从污染冒头到水清岸绿,桐乡清了、蓝了、美了!



  一条绿色进阶路,郑重地嵌入这座城市的发展图景中,深深烙印在桐乡人的“光阴故事”里,续写着又一个诗画新篇。




一波三折,喝上一口好水




  “喝水”二字,看似寻常,但对桐乡人而言是大事,也是难事。


  因为,缺水、缺好水,是桐乡不争的事实:


  全域85%河道为过境水,不仅没有自己的源头活水,且平原河网的水体流动性不强,加上生产生活影响,十几年前的河网水质一度是V类,甚至劣V类水。


  面对缺水难题,桐乡怎么办?


  撤县设市30年来,桐乡人为“喝上一口好水”奋斗不止,实现了三次跃升:即从市区境内河道取水,到京杭大运河取水,再到建成白荡漾饮用水源生态湿地项目。


  上世纪90年代初,桐乡市果园桥水厂将取水口设在市区境内的大运河支流康泾塘上。2002年,水厂开创行业先河,应用原水生物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第二年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水处理专家、教授和生产设备厂家,顶着高温来看我们的深度处理工艺。”时任桐乡市自来水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徐承琪回忆,专家评价桐乡这项工程,为全国、特别是杭嘉湖宁绍平原一带,提供了饮用水处理的宝贵经验。


  就像上楼梯,发展都是一步步走上来的。


  因康泾塘取水量小和水质不稳定等原因,桐乡随后将取水口设在水量充沛的京杭大运河上。桐乡人的母亲河,成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



  “运河是通航河道,安全性达不到后来水源地封闭性管理的要求。找到更安全的水源地,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寻找。”亲历桐乡水源地“迭代升级”的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退休职工徐丽玉感慨。


  一路“寻水”,终让桐乡告别单一水源供水——选址白荡漾,于2016年启动湿地建设,规划西部饮用水源保护建设工程。2021年底,这个如同装有生态“净水器”的巨大“水缸”,开始为百万桐乡人提供优质水,这里也成为平原地区“水质型”缺水的样板水源。“现在白荡漾生态湿地饮用水源地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水气管理科负责人说道。




  风雨30年,桐乡人收获了一汪幸福水。除了寻水,桐乡的治水决心同样笃定。


  从清三河、剿灭劣V类水,到水生态修复、建设美丽河湖、碧水河道;从榨菜行业整治,到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啃下一块块“硬骨头”,桐乡交出亮眼“碧水答卷”——


  到2022年,桐乡市控以上Ⅱ类-Ⅲ类水断面从0增至13个,占比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从0升至100%,达标率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




刀刃向内,保卫一片蓝天




  如果说治水,是桐乡的一次深远破局,那么保卫蓝天,则是桐乡势必要答好的一道凝重考题。


  “输入性大气污染,桐乡是浙北第一站,本地环境基础薄弱,治理难度大。为了守住蓝天常在,我们必须付出比其他县市更多的努力,必须刀刃向内,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回望走过的路,方能看清走了多远。“90年代,皮革、印染、砖瓦和水泥企业遍地开花,经济快速发展,但烟尘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跟着来了。”从事生态环保工作27年的老环保人周建勇,在25年前就体会到了桐乡刀刃向内治污的决心。


  1998年12月末,首场针对污水、废气直排企业大整治的“零点行动”,声势浩大。


  “发现问题,就当即要求整改,甚至停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据周建勇回忆,经此一役,大家对保护环境这件事,看得越来越重。


  撤县设市30年来,桐乡衡量发展的标尺,不只有GDP。而是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视作破解发展和保护之间矛盾的“金钥匙”。


  这其中,大气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题中之义。“我市现有33名在岗环境执法人员,需要监管10250家固定污染源企业,监管比例为310:1。人少事多,监管力量不足短板突出,我们不等不靠,挖掘内部改革动能,持续推进环保数字化改革,打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后一公里’。”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PM2.5、PM10监测数据超出了正常范围。”前期,市生态创建办在屠甸镇进行走航监测时,发现位于该镇工业园区的某企业东侧道路数据异常。接到问题交办单后,该镇经发中心联合环保管家、环保所对该公司开展检查并现场“开方”。


  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桐乡生态环保插上了智慧“翅膀”。自2018年环保数字化改革以来,桐乡先后建立了数字环保指挥中心和空气质量网格监控平台,还建成了企业在线和工况1546台套、环境视频监控1230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空气网格化传感微站83个、乡镇站12个以及13个功能和气象传感站,构成了“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我市“排污许可证证后执法试点项目”列为全省示范推广项目,2021年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入选全国试点并在2022年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如今的环境监管从以前靠肉眼看、鼻子闻,转变为数字赋能、智慧分析、智慧报警、多跨协同的“超级大脑”监管。



  从精准监测到闭环管理,这是桐乡向绿色要发展的缩影。在桐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征程中,全市清理整顿“散乱污”项目257个、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556家、改造燃气锅炉低氮燃烧74台……


    凭借硬招实招,桐乡的天越发蓝了——



  2022年,桐乡环境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达327天,优良率为89.6%,臭氧浓度150微克每立方米,全年持续领跑嘉兴市第一名,PM2.5浓度27微克每立方米,达到我市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争先进位,桐乡“碳”路前行




  集散控制、焚烧炉燃烧控制、烟气连续测量监视……走进浙江新都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中控大厅,先进的数字化系统正在捕捉生活垃圾从“吃”进去到“吐”出来的每一个细节。



  新都绿色能源提级改造项目的工艺和设备全国领先。改造后,垃圾处置能力提升至1200吨/天,较改造前提升50%,环保排放值优于欧盟标准,焚烧生活垃圾还能发电。


  垃圾处置和变废为电,是桐乡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尤其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


  为提升固废处置能力,桐乡先后建成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焚烧提级改造、建筑垃圾、餐厨垃圾以及死亡动物处置和危险废物“小微平台”等项目,实现“一般工业固废不出县”、危险废物收处率100%和垃圾分类收处全域覆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桐乡,“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


  桐昆集团是全省首家“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在这里,无废生产线从生产落筒包装入库到发货,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数据、排废产废数据也可实时显示,还较传统生产线降低了30%工业固废产生量。



  一条无废生产线,折射桐乡“无废城市”建设。目前,我市已创建“无废细胞”112个,嘉兴3家省级“无废工厂”均落户桐乡,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举办地,桐乡已连续两年实现“零碳”办会,2022年还全过程推行“无废峰会”,展示出良好“无废桐乡”形象。


  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桐乡实践,赢得了群众广泛认同——


  桐乡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已在全省连续五年实现总分和排名“双提升”。2022年,桐乡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为89.98分,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排名全省第12位,排名蝉联嘉兴第一名,在全省五年累计提升73位,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更直观的生态之美,就在凤凰湖畔。牛背鹭翩跹起舞、黑水鸡贴水嬉戏、凤头鸊鷉觅食追逐……伴随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动植物在桐乡“安家”,据调查,我市现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种、二级41种、中国特有物种19种



  “未来,美丽桐乡建设必将走出一条高颜值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擦亮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桐乡的生态底色。”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局长姚伟平表示。


  “三十而立”的桐乡市,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诗画图景,正徐徐铺开。

记者|周玥

编辑|李滢瑕

责编|黄薇


最新动态:


多管齐下,落实落细重点区域疫情防控措施

26条措施,桐乡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把手访谈|开发区(高桥街道):勇当排头兵敢为主力军,冲刺规上工业千亿产值

300张免费领!2023桐乡“春晚”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